基本介紹
- 中文學名:錢江䱻
- 拉丁學名:Hemibarbus qianjiangensis (Yu, 1990)
- 界:動物界
- 門:脊索動物門
- 亞門:脊椎動物亞門
- 綱:硬骨魚綱
- 亞綱:輻鰭亞綱
- 目:鯉形目
- 亞目:鯉亞目
- 科:鯉科
- 屬:䱻屬
- 種:錢江䱻
形態特徵,生活習性,分布地區,繁殖習性,
形態特徵
背鰭3-7。臀鰭3-6。胸鰭1,16-17。腹鰭1-8-9。鰓耙7-10。下咽齒3行,1·3·5-3·5·1。側線鱗49-51;背鰭前鱗16-17;圍尾柄鱗20。
體長為體高的3.8-4.6倍,為頭長的4.0-4.8倍,為尾柄長的4.9-6.0倍,為尾柄高的9.0-11.3倍。頭長為吻長的2.3-2.8倍,為眼徑的4.5-6.4倍,為尾柄長的1.0-1.3倍,為尾柄高的1.8-2.3倍。背鰭刺長為頭長的0.9-1.1倍。
體延長,側扁,腹部圓,尾柄較長。頭中大,頭長略短於體高。吻尖突,前端稍圓,略短於眼後頭長。眼中大,上側位。眼間隔寬廣,稍隆起。眶前骨及眶下骨具粘液腔,前鰓蓋骨後緣的粘液極不明顯。鼻孔每側2個,緊相鄰、位於眼前方。口下位,深弧形,口裂後請仲達鼻瓣下方。唇薄,下唇兩側葉不發達,額部中央有一三角形突出,較發達,後唇溝中斷。上頜口角具須1對,其長度為眼徑的1.5-2.2倍。鰓耗粗短,略呈錐形。下咽齒主行末端稍彎曲。
體被中大圓鱗。側線平直,仲達尾鰭基。
背鰭最前3前不分枝鰭條成為光滑的硬刺,第三刺粗長,尖銳,其長度稍大於頭長(少數等於或小於頭長);背鰭起點於腹鰭前方,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。臀鰭起點距腹鰭起點較距尾鰭基為近。胸鰭較短,末端不伸達背鰭起點下方。腹鰭起點距胸鰭基部較臀鰭。起點為近。尾鰭叉形。肛口緊靠臀鰭起點。
鰾發達,2室,前室長圓形,後室後端尖長,後室為前室1.3-1.5倍。
體薑黃色,背部和體側具排列規則、大小一致的褐色斑點,背鰭和尾鰭密具許多細小黑點,其他各鰭無斑點或斑塊。
生活習性
常棲息於錢塘江低鹽度河口區。錢江䱻平時生活於杭州以下七堡至翁家埠一帶,這一江段受潮汐影響,屬低鹽區域。每年冬至後,錢江䱻開始上溯:蘭江方向最遠至開化縣華埠附近;新安江方向到過舊淳安縣城關鎮下游7.5千米處的濟頭山潭。自新安江和富春江兩大水電站建成後,魚類通道阻斷,壩上水域已無此魚。淡水/鹹水生。
分布地區
浙江。
繁殖習性
產卵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,產卵後退回下游。